信息化战略体系
信息化战略体系
信息化战略体系规划
企业战略规划 :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和未来的环境,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,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和长远目标,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
概括:确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。
解读:例如希赛一直专注于IT培训,现在要扩张到金融、会计、医疗培训的领域。进军金融、会计、医疗培训领域就是希赛未来的大战略。
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: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来支撑业务流程的运作,进而实现企业的关键业务目标,其重点在于对信息系统远景、组成架构、各部分逻辑关系进行规划。
概括:为企业战略开发支撑系统。
解读:为了实现新的战略,要对整个的信息系统进行新的规划,包括哪些子系统需要新建,哪些子系统需要升级。
信息技术战略规划: 通常简称为IT战略规划,是在信息系统规划的基础上,对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、软件、****支撑环境等进行具体的规划,它更关心技术层面的问题。
概括:为支撑系统做技术规划。
系统规划: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,其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、目标及现有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,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,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,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,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,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。
概括:单个项目的立项分析。
解读: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确定了哪些子系统要新建以后,就要开始子系统的实际开发。
信息资源规划:是在以上规划的基础上,为开展具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而进行的数据需求分析、信息资源标准建立、信息资源整合工作。
概括:数据与标准相关的规划。
解读: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是否相通,各个系统之间要按照什么格式传输数据。
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
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集成方法:
业务与IT整合(BITA):重心是找业务与现有IT系统之间的不一致,并给出转变计划。
企业IT架构(EITA):帮助IT企业建立IT的原则规范、模式和标准。
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
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,各个阶段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。
第一个阶段主要以数据处理为核心,围绕职能部门需求的信息系统规划,
在应用的早期,我们用一个系统,仅仅就是为了把某个数据从原始数据处理得到我们最终需要的数据。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一个过程,他还不涉及到太多复杂的流程。在这个阶段做系统开发的时候,假如销售部缺某个系统,那就做销售部的这个系统。那么它所涉及到的业务范围还是在销售部内部,还没有扩展到其他部门去。
这个阶段了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。销售部会建自己的系统,财务部、库存仓也会建自己的系统。那么,企业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的把自己的系统建起来之后了,但这些系统之间却没有打通。
主要的方法包括:
企业系统规划法 (Business System Planning,BSP )
企业系统规划法会用到一种名为UC矩阵的工具。U代表使用,C 代表创建。UC矩阵的就是从数据的创建和使用的角度来规划,看哪些职能放在一个子系统里面比较合适,他能够有效地去切分子系统,然后规划子系统之间的关联。
U/C矩阵:是描述企业过程和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矩阵。每一行为一个企业过程,每一列为一种数据类,若某过程产生某数据类,则矩阵中标记为”C”;若某过程使用某数据类,则矩阵中标记为”U”。
关键成功因素法
我要建系统的时候,优先级是从决定我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出发。
战略集合转化法
强调把企业战略转成信息化战略。
第二个阶段主要以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,围绕企业整体需求进行的信息系统规划。
到了第二个阶段的时候,会强调了以企业的信息管理,信息系统为核心,那就是MIS。就是以企业整体需求为目标来考虑。
主要的方法包括
战略数据规划法
从数据出发,建立全局的数据模型 ,(企业模型的建立)
主题数据库 ( 马丁提出来的 )
信息工程法
强调在开发的过程之中,除了有这个方法的支撑,他需要一整套完整的学科体系的东西
战略栅格法;
第三个阶段的方法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的情况下,以集成为核心,围绕企业战略需求进行的信息系统规划,
到了第三个阶段的,考虑企业的内外环境。所谓的内外环境就是既考虑企业内部,也要考虑了企业外部,企业外部,。假如你是制造型的企业,那你要采购原材料啊,然后生产的东西要提供给下游的销售型的企业,上下游任何一段的变化都会对该企业产生影响。
主要的方法包括
- 价值链分析法
- 战略一致性模型。
例题: